中新網5月29日電 日前,華僑捐贈工作會議在廣州舉行,會議透露,改革開放以來,海外僑胞、港澳同胞支持、捐助中國國內公益事業總額超過900億元人民幣,中國僑務捐贈工作取得顯著成績。對此,美國《僑報》28日發表時評稱,這900億元跨越重洋抵達大陸的愛心善款,是數千萬海外華僑華人的心意,在使用上尤須遵循“公開公信、合法合規、合理合情”原則。
  文章稱,這900億元跨越重洋抵達大陸的愛心善款,是數千萬海外華僑華人的心意,是他們與祖(籍)國的物質及感情紐帶,情誼深重。隨著華僑華人經濟實力、社會地位的不斷上升,僑捐僑贈將會持續增加,如何打理好,成為一大課題。
  文章指出,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表示,對於僑捐僑贈既要“用得好”,更要“用得巧”。“用得好”是指要“找準項目”,把僑捐資金用到最該用的地方;“用得巧”是指形成對其它社會資金的帶動效應,“使有限的僑捐資金髮揮最大的社會效益”。圍繞著“用得好”與“用得巧”這兩大關鍵詞,該如何具體去落實呢?歸結起來,要實現僑捐使用的科學、高效,就要在透明化、法制化上下足工夫,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,讓僑胞放心。
  中國目前涉及慈善事業及公益捐贈的法律法規有6部,但只有1999年頒佈實施的《公益事業捐贈法》屬於全國性法規。2013年《國務院僑辦華僑捐贈工作管理辦法》出台後,各地各級僑辦協調推出地方性政策法規,為規範僑捐工作提供了機制保障。而隨著捐贈方式、運作中出現的新特點,一些細則需要不斷更新,一些管理辦法也需要進行創新。
  文章指出,僑務機構是否可以牽頭組建智囊團,協助參謀僑捐僑贈程序中的相關問題,尤其是項目的選擇、運作、監管與反饋機制,如何及時讓僑胞瞭解每筆善款的去向,如何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有知名度、美譽度的僑捐品牌,如何維護捐贈人權益,如何維護好建成的僑捐工程,均需要進行持續探索。
  文章認為,當前,在中國慈善的天空中也飄著不少“霾”。僑捐僑贈跨重洋、越萬山,傳遞僑胞情深意重,在使用上尤須遵循“公開公信、合法合規、合理合情”原則。(鐘海之)  (原標題:美華媒:僑捐情深重,惜惜當惜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k53nkssx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